第一次读希特勒传,看到“希特勒最穷的时候,只能靠面包、黄油和牛奶度日”时,我的大脑宕机了几秒钟。
我继续读下去,看到魏玛政府提供的“流浪汉收容机构”有24小时热水供应、免费咖啡、免费午餐、甜品赠送的时候,我轻轻阖上了书。
18世纪工业革命之前(乾隆时期),英国汉普郡农场的一个普通雇工,一日三餐的食谱如下:
早餐:牛奶、面包、前一天剩下的咸猪肉;
午餐:面包、奶酪、少量的啤酒、腌猪肉、马铃薯、白菜或萝卜;
晚餐:面包和奶酪。到了星期天,可以吃上鲜猪肉。
PS.看到有人用豆腐类比奶酪,有一种说不出的无奈。
虽然欧洲畜牧业较发达,但奶酪的制作和保存都是有大量损耗的,怎么说也是鸡蛋级别的食物。你说奶酪相当于日本的豆腐我尚且能理解,用奶酪和中国的豆腐对比,怕不是有些辱了吧。
同时期的中国农民别说肉,甚至连纯米面都吃不上,只能通过红薯、玉米等食物充饥。一旦遇上灾年,必须要鬻妻鬻子才能过活。在部分地区灾民连树皮都没得吃,只能吃土。
同时期日本是缺油腥,由于宗教和生产力的影响,顿顿白米饭配小鱼,一顿豆腐就是珍馐。但至少他们还能保证白米的供应,中国是真的连红薯都无法保证。
非常反直觉的一点——历代粮食人均占有量:秦汉985斤,隋唐988斤,宋代1457斤,明代1192斤,乾隆年间直接干到780斤了。(吴宾《论中国古代粮食安全问题及其影响因素》)
相关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