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取决于你持1840史观、1644史观、1313史观、1279史观、907史观、587史观、BC134史观还是BC221史观。
1840史观强调东方文明和西方文明的矛盾,清朝是东方文明的一部分,近代屈辱史是东方文明被工业化的西方文明降维打击的结果,满清未能及时跟进加剧了文明代差,多版教科书均强调清政府强化君主专制和闭关锁国的历史危害。
1644史观强调汉人和异族的矛盾,满洲不是中华文明的组成部分,而是诸多洋鬼子之一,汉人屈辱史从明清易代一直延续至现代。在这一史观下中华文明落后的责任就要明朝来负,是明朝导致汉人衰败落后,明国才会沦为岱清固伦的殖民地,被满夷、英夷、斯拉夫夷、日夷、法夷…万国来艹,陷入数百年低谷。
1313史观的重点在于该年元廷把朱熹的理学巨著《四书章句集注》作为科考取士的标准,理学化的儒学从此被皇家官方盖章确认为最高指导思想,并被随后的明清两代所沿用,随后八股文发展至巅峰,三纲五常被进一步强化,念经被官方按头强制,中国一以贯之的意识形态彻底失去了自我改革和突破的余地。这个责任是必须蒙古人来负。
1279史观强调汉人第一次在异族铁蹄下完全沦为亡国奴,这破除了汉人的心理禁区,对投降异族失去了羞耻心,以至于后来的明朝虽赶走侵略者,但既然扎根于汉人心中的华夷尊卑观已经破处,当明朝衰落时,汉人转投“英主”也没有任何心理障碍,这是明末清初史如此丑陋、又能长期接受满洲皇帝统治的深层次原因。——即“崖山之后无中国”。这个责任要由蒙古或南宋来负。
907史观(或天宝十四年史观)强调唐朝灭亡后(或安史之乱后),尤其是有宋一代,汉人的意识形态——儒家,就从开拓、征服转向保守、固化,维稳甚于对外,这让汉人转向千年的战略收缩,靖康耻臣构言和蒙元满清的统治都是这一意识形态僵化收缩导致汉人陷于散沙、武德衰败的结果,并一直延续到近代甚至今天。那责任就要归给唐朝或北宋了。
587史观着眼于科举制度的历史影响。隋文帝于该年设志行修谨、清平于济两科,令诸州“岁贡三人”应考“秀才”,是为科举制度的开端。一开始的科举和察举制的差别还不大,但经唐宋两代的发展得以彻底确立和规范。它完美起到了“销天下之兵”的历史作用,是强干弱枝、禁锢思想的中央集权统治术的核心组成部分,有效推进了统治体系的巩固,也熄灭了反抗和创新的土壤。同时,它作为以文制武国策的必备工具,在唐后杀人不见血地在统治阶级内部消灭了军事贵族,也让此后的统治者维稳甚于征服的集体意志越发凸显,更加剧了中华文明的内卷和停滞。这锅扔给隋朝吧。
BC134史观的重点在于独尊儒术毁灭了古代中国意识形态的多样性,在法统层面对中央集权和大一统进行了更深层次的固化,文化差异性和多样性的丧失意味着创新和社会活力的封锁,一个大统一的意识形态必定走向越来越保守和极端的深渊,其非常有利于统治的特点也让其在未来两千年内难以自发破除,其恶果在有宋一代以后日趋显著,直至完全落后。
BC221史观强调秦摧毁了古典封建制和百家争鸣,把中国历史推进到高度中央集权的中华帝国时代,奠定了大一统的历史框架,而大一统和中央集权必定伴随皇权的扩张、意识形态的单一化和毁灭性的治乱交替,独尊儒术是大一统的必然导向,导致社会被钳制固化于低层次的内卷化,最终失去文明迭代的能力。这就是很火的秦制原罪论,责任当然是秦来负了。
……………………
当然,如果上面几个东方学史观你觉得味儿太冲,那么补充几个从欧洲视角出发的史观,或许可以让你看得舒服点:
季风史观:大航海的核心是三角贸易和新大陆的开辟,奴隶、黄金、香料铁三角和新大陆对生存空间的拓展是欧洲资本主义的迭代发展的骨干支撑。大西洋的宽度、欧洲的纬度和西半球气候带配置,刚好允许人类利用信风从非洲到达美洲,再利用北侧的西风从美洲返回,航海成本不会太高,允许高额利润的存在。而东半球这边,太平洋过于辽阔,跨太平洋航行偶然发现新大陆再返回是无法想象的任务,旧大陆人口饱和,没有输出劳动力的空间,东亚只能在内卷化中闭塞。
地中海史观:欧陆的地缘是破碎的,而欧洲最适合农业耕种的区域又恰好在环地中海地带,这使得欧洲人可以早早建立成熟的商业文明体系,不列颠、斯堪的纳维亚、伊比利亚、亚平宁在地中海和北海的串联下形成发达的外向型海贸经济,在客观上就具有不断向外拓展航线商路的需求,航海技术更有充分的海路空间由低到高攀科技树,地理大发现和新航路开辟是水到渠成的连贯结果。而东亚大陆是半封闭的一整块,面积庞大,大部分地区高度依赖陆路运输,成本远高于海运,北方草原的地缘威胁又导致大陆上的南向型海贸国家无法生存,格局被封堵在大陆型小农经济的深渊中,锁死了文明迭代的空间。
哲人王史观:科学的诞生并不是多么必然的事情,相反具有相当的偶然性。古希腊人在开放的社会氛围中由泰勒斯、毕达哥拉斯、亚里士多德、阿基米德、欧几里得等初步创立了体系性的哲学和数学,构建了形式逻辑和数学体系,奠定了理性主义的根基,并从16世纪开始厚积薄发,成体系的近代科学出现并进入正反馈路径。东方的百家争鸣时代只是运气不好,未能天降哲人王,小概率事件没有碰到而已。
边缘之地史观:自从美索不达米亚诞生后,人类文明的中心一直位于近东并向周围扩散,环地中海和欧陆文化圈始终是人类的文明中心,具有最深厚的积累和引领文明进步的能力。东方文明不是近代才落后于西方,是从一开始就是处于外环的次生文明,先进程度和西方文明中心有差距,近代工业革命后被远远拉开距离只不过是世界文明中心率先取得突破性进展后的必然结果,既不偶然也不意外。
玻璃史观:东亚大陆缺乏天然的碳酸钠矿产,难以制造透明度高的钠钙玻璃,少数进口钠钙玻璃成本高昂,这导致中国失去了研发出两种关键科学仪器——烧瓶和望远镜的机会,而它们所支撑的化学反应观察和天文观测是化学和天文学的必备研究手段,由此中国空缺了近代科学大爆发所必需的前置科技树。科学的产生和发展其实相当偶然,往往一个很小的、似乎不起眼的因素,就成为文明史上卡脖子的关键。
……………………
总而言之,各种味儿全有,必有一种适合你,慢慢挑吧~
相关评论(0)